近日,在实验室张瑞杰副教授等指导下,硕士研究生颜安南以第一作者在环境学领域知名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(一区,IF=9.8)上发表了题为“Organophosphate esters (OPEs) in corals of the South China Sea: Occurrence, distribution, and bioaccumulation”的研究论文。
有机磷酸酯(OPEs)是一类磷酸酯合成衍生物,作为阻燃剂、增塑剂等功能性添加剂主要通过物理方式添加到材料中,很容易通过挥发、磨损等形式释放到周围环境中,因此在环境几乎各种介质都能检测到OPEs的存在。此外,OPEs已被证实具有致癌性,神经毒性等多种生物毒性,且具有较强的长距离传输能力和生物富集能力,因此可引发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,这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。
海洋被视为陆源OPEs污染的最终归趋地(“汇”),因此海洋中OPEs的分布、来源及其生态效应问题也引发关注。珊瑚礁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巨大的生产力,是主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。同时,它也非常的脆弱,很容易受到周边水生环境的影响。中国南海珊瑚礁在过去五十多年里经历了严重的退化。近些年来,PCBs、OCPs、PAHs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珊瑚中被检出并被发现对珊瑚产生毒性。珊瑚黏液作为珊瑚组织和海水之间的屏障,抵御各种环境压力,对珊瑚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。而目前关于珊瑚礁区OPEs的污染研究仅有我们学院发表的关于涠洲岛珊瑚礁区食物网OPEs的一篇报道,对于南海大空间尺度珊瑚礁区OPEs的污染研究,特别是关于珊瑚黏液中OPEs的研究尚处于空白。因此,本文选取涠洲岛、大亚湾、鹿回头、西沙群岛、南沙群岛五个珊瑚礁区作为研究区域,调查了11种常见OPEs在我国南海海水、珊瑚组织和黏液中的浓度水平与分布,并对目标化合物在珊瑚礁区的生物富集能力和特征进行了探讨。
研究发现:(1)中国南海海水中OPEs广泛存在,但其浓度处于较低水平,说明中国南海OPEs污染相对较轻。海水OPEs浓度呈从近岸到远海明显降低趋势,应该是海水稀释,化合物降解,洋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(2)11种OPEs在珊瑚组织中均有检出,珊瑚中OPEs浓度水平及组成结构在近岸与远海相似。鹿回头是污染最严重的区域,这与其巨大的旅客流量及强烈的人类活动有关。在各OPE中,磷酸三(丁氧基乙基)酯(TBOEP)占据了主要地位。(3)高压水枪冲刷和镊子获取是提取珊瑚组织的两种方式,然而无论是提取组织质量还是组织中OPEs浓度,高压水枪冲刷都要显著高于镊子获取,是主要的提取组织途径,也证明了主要存在于冲刷组织中的虫黄藻富集OPEs能力强于珊瑚虫。(4)黏液中OPEs浓度显著高于组织浓度,其组成特征相差很大。在水生环境恶劣的情况下,珊瑚会分泌更多的黏液富集污染物保护珊瑚。(5)大多数OPEs具备在珊瑚中生物富集或潜在生物富集的能力,珊瑚黏液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远海珊瑚OPEs在组织中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近岸,可能与黏液的分泌较少相关。
本研究弥补了南海大空间尺度珊瑚礁区水体、珊瑚组织,特别是珊瑚黏液中OPEs的研究空白,深化了对南海珊瑚礁区海水和珊瑚中OPEs的浓度水平,组成及富集特征的认识,为珊瑚礁区资源保护工作了提供科学基础数据支撑。(颜安南、张瑞杰/文 论文/图 周剑/编辑 余克服/审核)
论文具体信息如下:
Yan Annan, Zhang Ruijie, Yu Kefu, Kang Yaru, Huang Xueyong, Hu Junjie, Xie Songlin, Yang Xinyu, Wang Jingyu. (2024). Organophosphate esters (OPEs) in corals of the South China Sea: Occurrence, distribution, and bioaccumulation.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927, 172212.
https://doi.org/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scitotenv.2024.172212.
论文首页